留意到最近有些跑友,為了芝加哥馬拉松在做長距離訓練,才想到今年的芝馬就快到了。之前有寫了2023年參加芝馬的記錄,但有些實用的訊息,並沒有提到,所以整理成這篇摘要,分享給今年要去芝馬的跑友們參考。

1. 調整時差:

以往我不管飛美東或美西,時差大概都要1-2週才能調過來。去年為了希望把身體維持在好的狀態,事先做了一些準備,最後幾乎沒有jetlag。重點如下:

 

A. 準備幫助睡眠和放鬆的藥物或supplement;務必先在出發前使用過,了解身體的反應。我是準備Melatonin 褪黑激素(1mg) 還有gaba軟糖,前者是身體內本來就會分泌來調節睡眠的激素,後者是有放鬆的效果。

B. 上飛機之後就開始按照目的地的時間作息。如果已經是睡覺的時間,在飛機上即使睡不著,也要強迫自己閉眼休息。可以搭配準備的助眠藥物或食品,幫助自己在飛機上有好一點的睡眠品質。


C. 抵達當地後,同樣按照當地的時間作息。白天可以安排多一些活動,特別是需要走動和說話的,比較不容易不小心睡著。白天盡量早起接觸日光,晚上務必撐到接近睡覺的時間再睡;也建議使用助眠藥物,讓自己可以睡熟一點,睡久一點,同樣可以加速適應時差。

2. Expo領物資:

A. 仔細核對英文姓名是否拼寫正確

 

B. 有想要買紀念商品的話,盡量早點到,去年我是週六早上到Expo,很多尺寸都沒有了...

3. 賽前飲食:

美式食物因為都是以麵粉製品為主,加上烹調常會用比較多奶油跟起司,好比芝加哥有名的deep-dish pizza雖然好吃,但對賽前的肝醣超補carbo load不太友善...推薦善用Whole Foods 美國連鎖超市,熟食區有像台灣自助餐一樣稱重的選項,通常都會有米飯,對亞洲胃來說比較好消化,也可以吃到比較多樣化的食物。

4. 抵達時間:

按照不同的分區,官方有建議的抵達時間;我去年的分區是8點起跑,官方建議6:00抵達,最後我自己是抓6:30到現場,但回頭看還是覺得太早到了,主要是起跑區在湖邊,清晨風大會冷,我7點就已經完成準備,在起跑區等待,7:30之後身體都冷了,8點起跑的時候腳底已經冷到發麻。如果擔心有意外,或是寄物、上廁所排隊會等太久,還是想要早點到,請務必做好保暖準備。(註:2023年的氣溫是攝氏8-12度,多雲時晴)

5. 寄物:

跟之前在亞洲地區參加比賽的經驗不太一樣,芝馬的工作人員/義工在尋找寄物的時候,袋子都是隨意翻動和用丟的。可能是因為這樣,我寄物時有把袋子綁緊,但取回的時候袋口已經完全鬆開,幸好貴重物品我都帶在身上,保暖衣物也沒掉。如果要帶手機,建議還是帶在身上,或是寄物的時候務必把袋口封緊

6. 比賽中注意事項:

A. 芝加哥馬拉松賽道GPS訊號很飄,去年跑的時候,手錶的配速相當不準,只看手錶配速的話很容易亂了節奏。如果有完賽時間目標,建議自己準備配速表,直接跟現場的公里標識進行對照時間

 

B. 賽道會通過好幾座橋,橋面是金屬的格狀小洞,建議盡量跑有鋪地毯的地方,以免鞋子打滑,或是踩不穩。
 

C. 路邊加油的民眾非常多,因為這樣可能會有些小意外,例如去年我就遇到小朋友的滑板車沒抓好,滑進賽道差點絆倒跑者...建議不要太靠邊跑

 

D. 官方有準備運動飲料,是在美國很受歡迎的

Gatorade,但我當天喝到的口味實在是一言難盡...喝了一口就吐掉了。建議自己準備電解質膠囊,不要全靠官方提供的運動飲料。

7. 完賽後

A. 去年的終點是回到Lake Michigan湖邊,雖然有發錫箔材質的保溫毯,但是跑完全馬的一身汗,加上湖邊的冷風,真的是透心涼,我還沒領回寄物,就已經冷到全身發抖了...(p.s. 去年我排隊領寄物在冷風中等了30-40分鐘)。如果體能可以,建議完跑後儘早移動去取物,趕緊換上乾的衣服


B. 如果住的飯店或Airbnb 有浴缸,大力推薦回去後馬上泡冷水的半身浴(如果可以承受還可以加冰塊),可以舒緩肌肉痠痛,幫助恢復,讓接下來的旅遊行程可以好好的走。

//

 

以上是目前想到的部份,有問題歡迎再跟我詢問哦。

祝福各位朋友,旅途平安,順利完賽!

 

原文出處文章、照片來自肌地學員安納的分享
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_XwRZETkGc/?igsh=MnFwajkwbnNrNml2